权威医疗期刊《柳叶刀》刊登过一篇名为《1990-2017年中国及其各省的死亡率、发病率和危险因素:2017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的一个系统分析》的论文,这份报告中揭晓2017年中国人的十大死亡原因,排名前三依次分别为:中风、缺血性心脏病、恶性肿瘤。
中风
1、正确认识中风
中风是中国国民健康的“头号杀手”。
中风,又称脑卒中,指供应脑部组织的血管发生异常,包括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这是一种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以及高死亡率的疾病。
中风一旦发生,致死致残率很高且一般会遗留并发症,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发生脑中风后,脑血流每中断一分钟,就大概有190万个脑神经元细胞死亡。
2、中风高危人群
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吸烟、心房颤动、超重或肥胖、缺乏运动、有脑卒中家族史
在这些因素之中,最常见又最危险的因素是高血压,大概有80%的病例是由高血压引起的。
3、脑中风发病的病症及预防
绝大多数人在中风前都有脑部瞬间缺血的表现。除了常见的口眼歪斜、口齿不清等,还有头晕、肢体麻木(单侧多见)、单侧一次性眼睛突然发黑等现象。
还可以从以下的一些表现去判断一个人是否真的中风了:
①脸,面部表情僵硬、麻木、视觉出现障碍;
②胳膊,手脚无力、肢体麻木及行走困难等;
③语言,口齿不清,词不达意;
中风有征兆发生后,应该第一时间拨打120,将患者最短时间送到最佳的救治场所。中风重在预防,如果能正确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避免的。
预防脑中风要做好以下3点预防:
①首先要预防高血压。
②积极治疗心脏的疾病。
③要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缺血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
1、正确认识缺血性心脏病
缺血性心脏病又称冠状动脉疾病(简称冠心病),
冠心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指的是心脏动脉的斑块堆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流向心肌的血流降低。
2、冠心病高危人群
高血压、抽烟、糖尿病、缺乏运动、肥胖、血液中胆固醇含量过高、营养不良和酗酒、忧郁症。
3、冠心病发病的病症及预防
通常症状在运动或情绪压力下出现,持续时间不超过数分钟且休息会缓解。有时会伴随呼吸困难,有时则是毫无症状。少数人以心肌梗塞为最初的表现。其他可能的并发症包含心脏衰竭或心律不整。
预防方式包括:健康饮食、规律运动、体重控制以及戒烟。视情况合并使用药物控制高血糖、高胆固醇或高血压。
恶性肿瘤
1、正确认识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又名为癌症,中医学中称癌、瘤,指的是细胞不正常增生,且这些增生的细胞可能侵犯身体的其他部分,为由控制细胞分裂增殖机制失常而引起的疾病。癌细胞除了分裂失控外,还会局部侵入周遭正常组织甚至经由体内循环系统或淋巴系统转移到身体其他部分。
2、恶性肿瘤高危人群
关于恶性肿瘤这部分的诱因,目前医学界存在比较大的争议,但是大多发生在以下人群中:家族遗传、吸烟、肥胖、饮食不佳、运动不足、饮酒、环境污染因子、暴露于游离辐射、感染症(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以及人类乳突病毒等)
3、恶性肿瘤病的病症及预防
癌症常见的征象与症状包括新发生的肿块、异常的出血、慢性咳嗽、无法解释的体重减轻、以及肠胃蠕动的改变等等,但其他疾病也可能会出现这些症状,因此发现这些症状并不一定表示得了癌症,所以出现这些情况,请及时就医。
预防的方式包括戒烟、不要摄取太多酒精、多吃蔬菜水果及全谷类食品、减少红肉与速食(包含加工食品)的摄取、维持健康体重、多运动、减少阳光曝晒、以及施打疫苗预防某些感染症等等。透过筛检早期发现,对于部分的癌症(包括大肠直肠癌和子宫颈癌等)有用,但乳癌筛检的价值则有争议性。
综上,对于疾病,我们尽量预防在前,做到健康饮食、规律作息、适度锻炼、保持良好心态。提前去学习一些基本医疗常识,做好预防措施,但是当你真正感觉到有病时,切勿自行诊断,请上医院,上正规医院检查!